乍浦港“散改集”邁入4.0時代
近日,“活力浙東”采訪團的記者們來到了乍浦國際港,港口內的堆場上堆滿了一座座小山似的集裝箱。這些集裝箱裝的大多是銅精礦,從秘魯及巴西遠道而來,將通過乍浦港中轉運往國內各地。在過去,這些銅精礦都是散裝的,而如今,它們被裝入了集裝箱中,乍浦港“散改集”已邁入4.0時代。
顧名思義,“散改集”就是將原來是散裝的貨物裝入集裝箱中,減少運輸環(huán)節(jié),降低貨損貨差。用大物流的理念將貿易商、起運港、船公司、目的港、收貨人緊密地聯(lián)系在一起,形成一條物流鏈。從2014年底開始改造之后,乍浦港“散改集”不斷改進,如今已邁入4.0時代。
嘉興市乍浦港口經營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胡軍民告訴記者,“散改集”1.0時代,在集裝箱上面開“天窗”,用抓斗將銅精礦、煤礦等貨物放入其中;2.0時代,用皮帶將貨物運輸進集裝箱內;3.0時代,將集裝箱豎立起來,再用皮帶輸入;至4.0時代,操作場地從陸地搬到了外海,在外海泊位,由一抓斗車抓起貨物,落入一臺改裝的兩用料斗后,通過5米長的皮帶機輸送至可控流量的三通落料口,落入由翻箱機操縱的集裝箱內。
據了解,按照過去的散貨裝載方式,在中轉和運輸?shù)倪^程中,很容易出現(xiàn)揚塵、損耗等問題,為了進一步提高效率,提升環(huán)保質量,2015年5月起,乍浦港口經營有限公司自主設計、研發(fā)了“散改集”專用裝箱裝置,利用皮帶機配合翻箱機,實現(xiàn)安全、高效、流暢的場地裝箱作業(yè),最高效率達每小時8箱。2016年起,流程再次創(chuàng)新,工作人員在皮帶機上增加變幅功能,對皮帶機進行增速提效改造,對皮帶機尾部大流量進行改造等,使只有1米寬的皮帶達到每小時1200噸的輸送能力,同時皮帶機前段的駕駛室增加監(jiān)控功能和回轉調平功能,使操作更簡單、變幅更安全,作業(yè)效率也提高至12箱/小時。
胡軍民算了這么一筆賬:以一位富陽的老客戶為例,去年通過乍浦港運往該客戶處的銅精礦約有8萬噸,以傳統(tǒng)散裝方式,貨物沿途的損耗一般在3%左右,而“散改集”之后,可以達到“零損耗”,以銅精礦每噸1.8萬元計算,去年一年,該客戶即可凈省損耗4320萬元。
“為了改造這套設備,去年我們投入了3000萬元!焙娒癖硎。雖然成本投入很大,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盈利,但是隨著“散改集”運輸?shù)囊?guī);瑢⑿纬梢粋良性循環(huán),保證港口的持續(xù)健康發(fā)展。
“因為‘散改集’為客戶節(jié)省了大量的成本,他們會更愿意來乍浦港,乍浦港的規(guī)模效應由此形成,勢必帶來更多的客戶,這就是我們希望看到的良性循環(huán)。”胡軍民說。